棗莊市市中區交通運輸局:“組合拳”發力 提升交通服務與安全監管效能
2025-07-18
來自:閃電新聞
7月17日,棗莊市市中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聚焦民生關切,提升監管服務效能”新聞發布會。市中區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區交通運輸服務中心主任孫晉濤,市中區交通運輸服務中心副主任付剛,市中區交通運輸服務中心副主任仲慧婷和市中區交通運輸服務中心運輸管理室主任付健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孫晉濤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交通運輸部門聚焦運輸管理服務、農村公路提升、交通安全監管等重點工作,大力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優化管理服務,致力于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出行環境。
拓展公交運營廣度,提升交通出行體驗。以全市開展新的公交規劃設計為契機,積極與市交通運輸局、市公交集團協調對接,聚焦市中區群眾訴求,開展系統性調研,科學優化公交布局,提升公交出行和服務品質。根據交通有關法規,區交通運輸局與市公交集團簽訂本區公交線路運營協議,明確了有關標準、職能、服務和監管要求,保障了公交規范化、標準化、有序化運營;協調推進15路、16路、19路等多條常規線路與BRT快速公交網絡的銜接融合,實施“一次購票,免費換乘”,有效提升市民出行便利性;積極支持公交公司根據群眾需求開展“響應型”、定制化公交服務,先后開通了5條“校車直達”專屬線路,通勤定制班車30條、學校研學專線340班次等,較好地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公交出行需求;為更好地滿足吾悅廣場周邊三角花園商區公交服務,多方協調新建了棗莊街公交停車場并投入使用,2路、2路復線已經延伸至棗莊街,其余線路也在陸續更新調整;根據稅郭鎮群眾的訴求,新開通了三角花園至獅山口12路公交班線,解決了稅郭北部20余村莊出行不便的問題;經多次調研協調,東城公交公司于6月19日開通試運營棗莊街至龜山風景區公交專線,解決了景區不直通公交的問題。
閃電新聞記者會上了解到,區交通運輸局下一步將進一步優化公交布局,做好棗莊應用職業學院、濟棗高鐵棗莊南站等公交配套服務,改進提升公交基礎設施,開展公交智能化線路試點,構建智慧公交調度體系與智能候車站臺系統,為乘客提供更智能、便捷、優質的公交出行服務和體驗。
優化縣道養護,推進鄉村公路建設。
強化縣道日常巡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嚴格依照每周兩次的巡查頻次對轄區內縣道實施全面巡檢,針對道路病害及安全隱患建立“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的工作閉環。目前,2025年年度縣道養護工程的招標工作已經結束,已完成了周村至峨山口6.1公里;崖頭至橡膠廠3公里路面挖補及罩面工程,下步將持續推進項目建設進程,確保年度250萬元投資計劃如期完成。
開展縣道養護大修工程實施,改善群眾出行條件。克服困難破解資金難題,全力推進縣道破損路段大修改造工程實施。完成投資約580萬元對半湖至渴口(X027)山亭市中界至后良段1.7公里、崖頭至橡膠廠(X030)苗莊至蘭陵段0.6公里兩條縣道進行修復養護工程。2025年又對稅郭至田屯(X029)南安城至田屯段6.6公里道路開展大中修養護,項目于4月14日開工建設,主要實施路面、橋涵、排水、交安工程等建設內容,預計總投資約5700萬元。
指導鎮街推進鄉村道路提升改造,織密農村路網。市中區共有農村公路583.527公里。其中縣道6條53.3公里、鄉道20條116.2公里、村道378條413.91公里。2025年,借助鄉村振興片區建設,永安鎮、孟莊鎮分別建設2條美麗農村路線路。積極指導各鎮、光明路街道完成“四好農村路”通村道路改造14公里,占年度建設計劃26公里的53%;實施路面狀況改善23公里,占年度實施計劃45公里的51%。
堅持全方位監管,織牢安全防護網。
強化責任落實,筑牢安全根基。今年以來,根據交通運輸工作特點,結合市中區實際,對重要領域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印發了《全區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全區交通運輸2025年“安全生產月”活動實施方案》《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實施方案》等各類方案文件,組織召開黨組會、安全生產專題會議、雙月警示教育會議8次,系統總結分析當前安全生產形勢,部署推進各類專項排查整治工作,推動安全生產各項決策部署在全區交通運輸領域落地生根。
開展各類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確保取得實效。局安委會制發了《安全重大事故隱患處理工作流程》,制定安全重大事故隱患的“核實、下達隱患整改通知并上報、約談整改、行政處罰、取消許可、刑事處理”6個方面的工作程序,對安全重大事故隱患的處理更加明確和規范,實現全過程閉環監管;圍繞《重大事故隱患重點事項責任清單》,結合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活動和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2025),持續開展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暑期汛期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活動。
發揮網格化監管效能,全面實施分類分級監管。建立“局安委會—行業管理機構(中心運管室、各分中心)—運輸企業”三級網格化安全管理體系,明確網格責任,形成安全監管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針對安全生產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推行“企業自查、監管部門排查、局安委會督查”的三級聯動監管模式,做到監管無盲區、隱患排查無死角。制定《市中區安全生產信用等級企業紅黃綠臺賬》,依據企業安全生產信用等級和處罰記錄,實現企業紅黃綠分類分級監管。對綠牌企業提供“綠色通道”“告知承諾”等簡化辦理、快速辦理的便利服務;對紅牌企業,增加檢查頻次;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依法依規實施市場退出。對守信者亮“綠燈”,讓失信者有“痛感”,讓監管者有“抓手”,進一步引導企業規范經營、安全發展。
推進部門聯合監管,確保問題整改落到實處。實施了“交通+交警”常態化安全監管模式,與交警部門建立聯合監管、信息共享機制,每月對事故隱患多發和違章率較高的運輸企業開展聯合檢查和常態化監管。今年以來,聯合檢查整治高危運輸企業11家次,約談運輸企業16家次,聯合開展安全雙月警示教育2次。根據和交警部門聯合印發的《市中區貨車“百噸王”案件協作辦理操作細則》,健全完善與交警部門的信息共享及處理反饋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改裝、嚴重超限超載尤其是“百噸王”等交通違法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