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椎為常綠喬木,干形通直,高達25~30m,胸徑可達1m。木材為半環孔材,心材大,邊材淡紅色,木材硬重、耐腐,刨削光滑,紋理略斜,結構粗,弦徑干縮比中等,干燥后開裂小,握釘力強,極耐腐,切削容易,膠粘與油漆性能好,是家具、造船、車輛、建筑和農具、工具等良材。枝丫、邊皮、碎材、刨花等是人造纖維、紙漿、纖維板,刨花板等的好材料。樹皮和殼斗含鞣質10%~15%左右,為栲膠原料。果實富含淀粉,可供食用。
常綠喬木,樹高可達30米。胸徑80厘 米;外皮棕褐色或暗褐色,塊狀剝落,內皮淡紅色。幼枝被暗黃色短絨毛和黃色鱗秕,2年生枝無毛。葉互生,兩列,薄革質,寬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2厘米,寬1.5-3厘米,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細鈍齒,背面密被紅褐色鱗秕 。
整形修剪
紅椎苗木移栽成功且林分郁閉度達到一定程度后,下部枝條會呈現衰弱狀態,此時應及時將其剪除干凈,并開始間伐。根據紅椎林栽植密度和生長狀況選擇不同的間伐方法,如有病蟲害侵害的林木,則需要采取衛生伐的方式。
病蟲害防治
紅椎樹常見的蟲害有地老虎、蟋蟀和白蟻等,可用敵百蟲噴殺;常見的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和灰霉病等,除了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外,還應注意及時摘除發病的老葉、病葉和病果側枝,并進行集中燒毀或深埋。
紅椎林的營養袋育苗技術要求實現選定優良的種子,做好種子的處理,使得種子能夠成功發芽成為堅強的芽苗,在將紅椎苗移栽到營養袋中的時候,要能夠對芽苗進行病蟲害的培育防治,使其能夠在合適的營養袋中得到健康的生長,并且能夠作為紅椎種植林的培育幼苗。繁育紅椎的工作要做的非常仔細,只有做好育苗過程中各個關鍵環節的工作細節,才能掌握好紅椎育苗技術,提高紅椎存活率,增加其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