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輪除濕機以前由于除濕轉輪高密集技術的特點,在中國的發展可以分為3個階段,2000年之前為初級階段,國內無自主產權,所有轉輪全部國外進口;2005年-2008年,中級階段,大量國外品牌轉輪搶占中國市場,國內自主研發轉輪開始并有小批量產品;2009年以來,飛速發展階段,各類轉輪結構的除濕機從結構形式到風量規格,百花齊放,國內配套組裝技術漸趨成熟,國內已有大量轉輪除濕機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無錫、杭州等地,都是以采購進口除濕轉輪進行整機組裝為經營模式。各個生產廠家都各自有一定的市場,但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轉輪除濕技術早是由美國的Bryant(布萊恩特)在1950年發明的,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日本瑞典在轉輪制造技術上逐步。同時轉輪的組成成分,2008年之前,發展到第四代:硅膠,的為分子篩+硅膠結構。采用的專利固體吸附技術,可以連續穩定、大負荷的空氣調濕運行,特別是低溫低濕工況下可實現—70℃的低空氣露點。 空氣固體吸附分離采用國際通用的轉輪式金屬硅酸鹽干燥劑吸附體。在除濕過程中,吸附轉盤在驅動裝置帶動下緩慢轉動,當吸附轉輪在處理空氣區域吸附水分子達到飽和狀態后,進入再生區域由高溫空氣進行脫附再生,這一過程周而復始,干燥空氣連續的經溫度調節后送入空間,達到的溫濕度控制。
其功能包括: 再生風高溫保護 轉輪阻塞報警與保護 再生側過濾器阻塞報警 處理側過濾器阻塞報警 轉輪意外停轉報警及保護 關機后再生風延時控制 風機過載報警以及保護 濕度自動控制(提供開關量信號給電加熱再生器) 處理側進風溫度顯示 處理側出風溫度顯示 再生側進風溫度顯示 再生側出風溫度顯示 再生側再生溫度自動控制 中國的轉輪除濕機成熟之路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技術提升(特別是核心技術的掌握)、運行能效的提高、產品功能和外觀的多樣化是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另外國家還需要出臺相關標準來引導促進和規范轉輪除濕設備市場。
除濕方式的種類
1.冷卻除濕 將空氣冷卻至露點以下,再除去冷凝后的水分。在露點為以上的場合有效。
2.壓縮除濕 對潮濕空氣進行壓縮、冷卻,分離其水分。在風量小的場合有效,但不適宜于大風量。
3.固體吸附式除濕 采用毛細管作用將水分吸附在固體吸濕劑上。可降低露點,但吸附面積大時設備也隨之變大。
4.液體吸收式除濕 采用氯化鋰水溶液的噴霧吸收水分。露點可降至左右,但設備較大,而且更換吸收液。
5.吸附轉輪除濕 將浸漬吸濕劑的薄板加工成蜂窩狀轉輪,進行通風。其除濕結構簡單,經過特殊組配露點可達-70℃以下。
空氣除濕概述:恒溫恒濕系統如為組合式機組,通常具有新風冷卻和轉輪除濕段。當處理空氣經過新風過濾器潔凈后,在新風表冷段與表冷器表面接觸,由于新風表冷器的表面溫度低于空氣的溫度,于是空氣被冷卻,溫度降低;同時,空氣中的水份變成凝結水析出,并由冷凝水管排除,空氣的溫度和含水量都得到降低;之后,再由轉輪進行吸附除濕,以達到低濕度的要求;后,所有空氣再由后表冷器或加熱器控制溫度,由送風機將溫濕度都符合要求的工藝空氣送出。
吸附式轉輪的除濕原理: 除濕轉輪在除濕段內部由密封系統分為處理區域和再生區域,除濕轉輪以 8-10轉/小時的速度緩慢旋轉,以整個除濕為一個連續的過程。當處理空氣通過轉輪的處理區域時,其中的水蒸汽被轉輪中的吸濕介質所吸附,水蒸氣同時發生相變,并釋放出潛熱,轉輪也因吸濕了一定的水份而逐漸趨向飽和;這時,處理空氣因自身的水份減少和潛熱釋放而變成干的、熱的空氣。同時,在再生區域,另一路空氣先經過再生加熱器后,變成高溫空氣(一般為100-140度)并穿過吸濕后的飽和轉輪,使轉輪中已吸附的水份蒸發,從而恢復了轉輪的除濕能力;同時,再生空氣因水份的蒸發而變成濕空氣;之后,再通過再生風機將濕空氣排到室外。 作為轉輪吸附式除濕機,其主要的核心部件是除濕轉輪,轉輪是由玻璃纖維和耐熱的陶瓷材料作為轉輪的內部支撐載體,加以特殊的效吸濕介質材料(如硅膠)而合成。這樣,吸濕劑加以轉輪自身的特殊蜂窩結構,不僅了轉輪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也提高轉輪的吸濕效率,增加了吸濕能力;轉輪可通過氣體吹掃清洗,以便除去轉輪表面的一些機械污染物質,如灰塵,油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