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與筆墨,是形式和形象的關系。材料是“死”的,筆墨是“活”的。前者易言傳,后者難意會。原因很簡單,對于“死”的東西,只要有充分的時間,科學的分析,一般人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排除也有鉆牛角不解之人。對于“活”的東西,不是時間能解剖其中之秘要。筆墨需要人用激情去感悟,用大腦去理解。當然沒有大量的資料, 沒有淵博的知識, 是不可能做到的. 每個人的知識與理解程度不同, 接受能力亦自然不一。
值得補充的是, 新手對于一些用老紙,老墨,老顏料,老印泥制造的偽作, 會產生一定的疑惑. 其實這個疑惑是很天真的. 因為墨, 顏料, 印泥只有在紙質上使用之后, 經過長時間氧化, 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古氣, 現成使用這些老材料, 出來的效果其實和新材料相差無幾, 是很容易分辨的. 除了同時代的仿品以外, 現成的任何偽作是沒有古氣的. 總之, 材料是鑒定的基礎, 在鑒定過程中, 應嚴謹對待, 不可輕視。
何為筆墨? 筆墨是作者創作之心境,筆墨是作品表達之語言. 筆墨可以反映出書畫的時代氣息, 個人風格. 鑒定一件作品, 要熟悉作品的時代氣息, 進而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 活動場所. 然后研究作者不同年代不同的風格. 這些知識有些是掌握的, 有些是可以靈活推理. 畢竟中國書畫歷史悠久,名家輩出, 存世量, 任何鑒定家不可能涉足中國書畫之全部。
作者的個人風格, 是很復雜的一個過程. 每個書畫家在不同的年代, 會出現不同的個人風格. 如果把某個書畫家某個時期的風格, 作為鑒定這個書畫家作品真偽的依據, 那就大錯特錯,容易進入鑒定的誤區, 出現誤判! 當然, 在沒有完全熟悉書畫家不同年代的風格時, 可以先找自己熟悉的那一段風格, 采取靈活推理的方式,進行分析. 推理不是憑空想像,而是對筆墨的探索,緣由,理解, 分解。
書畫藝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收藏價值的基本因素。名家之作也未必幅幅都是,作品有高難度的技巧,難度越高、無法取代的性則越高。相反如任何人都能輕易畫得出來的畫作,難度肯定不高,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且很快會被淘汰。投資畫作須有意識,寧付略高代價選擇畫家認真而嚴謹的作品,亦不要因價格便宜而買應酬之作,因兩者的含金量與投資價值有天壤之別。投資在歷史上經過檢驗,而留存的畫家,如任伯年受過西洋繪畫的熏陶,善于用另一種視角揮寫活潑多彩的花鳥世界,展示自然萬物的生香活態;吳昌碩則從古典金石中追索傳統文明的深層底蘊,并在花卉紫藤中宣表達了他的思古情緒;黃賓虹以深沉的決心和愛意,將中國傳統山水進行變革。齊白石更以簡潔的筆墨和造型不但使中國繪畫傳達了大眾心靈中本質的審美特質,同時也大程度上探索了中國水墨發展的現代可能性,其貢獻不亞于有“西方現代繪畫之父”的塞尚,更是中國的馬蒂斯。
品相是指書畫的“相貌狀況”,一件美術作品只有完整無損,才更有收藏價值。畫面是否干凈、墨色是否有脫落或潤化現象,陳舊程度以及是否老裝裱等,這些都是影響書畫價值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