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幼兒園的時候,偶爾鬧情緒賴皮不去。強迫硬逼著去,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通常會問清楚為什么不去的原因,如果真的是身體不舒服就答應不去。如果鬧脾氣,就讓脾氣發泄出來,然后仍舊送去學校。
要對自己有一個心理暗示,在做某件事的時候,一定不能看手機,或者規定自己不能把手機帶去臥室,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的學生還可以把手機交給父母或老師保管。總之控制自己使用手機的場合,不能一無聊就掏出手機來玩,要讓自己明白,只有必要的時候才可以看手機。
造成孩子性格脆弱的因素有很多: 一般說來,這是屬于心理問題,引起的原因可能與日常生活中的環境以及自身性格行為因素有關。家長平時要教育孩子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自我調節抑制。 若是家長感覺孩子的癥狀比較嚴重,孩子自身無法通過自我調節得到緩解,建議家長帶著孩子親自去找第三方機構或醫生咨詢一下為宜。
青春期,孩子在性格形成的關鍵的時期,父母的有效溝通對于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學會溝通的智慧,也是父母需要成長和學習的,陽光教育愿意一路陪伴和支持父母跟你的孩子一起成長和改變。每一個孩子都是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的天賦才華,去欣賞自己的孩子,去激勵自己的孩子,賦能給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一定會綻放自己,成為棒棒的他(她)自己!
孩子在情緒低落的時候,父母可以用發問的方式跟孩子互動。比如:寶貝,媽媽今天看到你不開心了,發生什么?可以跟媽媽說說嗎?帶著這樣的同理心,感受到孩子的情緒,同時用接受的方式跟孩子互動。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不太愿意說話,父母可以選擇靜靜的等候,不要著急,陪伴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感受到,無論他是怎么樣的情緒狀態,有父母的陪伴,會給孩子一份鼓舞和力量。
我們團隊經過多年青少年生命素質教育經驗分析,青春期是孩子人格開始形成立的時期,內心想成為立的個體,擁有自主的權力,很多時候,對于父母和學校的控制,努力想要掙脫,但是因為自身還不夠成熟,甚至在生活和學習環境中無法擺脫對家庭和學校的依賴,從而產生一種無能為力的反抗,一種是用過激的方式跟身邊人相處,用情緒去表達未滿足的需求;還有一種就是把所有的情緒隱藏在內心深處,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表達不釋放,讓自己成為一個隱形人,嚴重的情況形成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