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種
紅椎樹生長1年后,會長出果實,成熟后會在深褐色的總苞處掉落。這既是紅椎樹的果實,也是用于種植的紅椎樹種。果實成熟掉落后需要迅速采摘,并用沙藏的方式儲存起來,為避免受到蟲害侵蝕,還需適時噴灑殺蟲劑并進行風干處理,避免紅椎果實在沙藏的過程中腐爛。采種完成后需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一般用濕潤的沙層來催芽,一層種子蓋一層沙,堆砌在沙床之中,在上面的一層沙子上覆蓋一層稻草或保護膜,起到良好的保濕作用。待種子萌發后移栽至圃地苗床的營養袋中培育。
紅椎種子的采集要挑選在紅椎林中向陽的、樹干通直、性狀良好、無病蟲害健康狀況良好的樹種作為采種母樹,在每年果實成熟的11-12月份之間,采用呈現黑褐色的、光滑、大粒的堅果作為的種子。對于所采集回來的種子要能夠展開對病蟲的消殺和預防處置,種子中主要蟲害為象鼻蟲,可以通過敵敵畏進行消殺,也可以通過用溫度45~60度的熱水將種子浸泡15min的方式處理。其次是對于消毒后的種子進行陰干,采用沙藏的方式,先在室內鋪一層可用手抓成團的濕沙,然后一層種子一層沙的方式層層堆放,確保厚度達到7cm左右。后是將貯藏好的種子放置在通風性良好的庫房。
營養袋育苗技術。紅椎幼苗是喜陰不喜陽的植物,因此在夏秋做好適當的遮陽處理,采用70%的黑網進行遮陽苗木存活率高。同時要根據幼苗生長期、基質干濕情況和天氣進行適量澆水,前期要多澆水,澆透基質,保持營養袋基質濕潤。在生長后期要控制澆水量。晴天要多澆水,陰雨天氣少澆水或者不澆水。在移苗后的15d內其能夠生長出新的根系,在1個月左右芽苗可以抽稍生長。此時要求能夠對紅椎木的營養袋進行養分的添加,確保土壤中微量元素能夠滿足紅椎的生長需求。一般是使用濃度3~10g/L的復合肥或磷肥,每隔1周到10天追肥一次,肥量逐漸增加。同時注意做好幼苗期的病蟲害的防護管理。在幼苗出現病害癥狀初期,立即使用1%波爾多液噴灑,確保不會使得苗木立枯病大面積蔓延;蟲害則采用樂斯本、殺蟲王等藥液防治。幼苗生長過程中,若發現基質容器中由雜草,要及時除草。除草前后都要噴水,盡量避免松動幼苗根部泥土。而當營養袋育苗后的紅椎幼苗長到30cm以上時,即表示可以進行分床煉苗,通常是在陰天或者傍晚揭網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