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常綠小喬木,一般樹高3至4米;樹冠呈圓狀,向內收斂,樹干頗短。小枝粗壯,黃褐色,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長圓形,長12-30厘米,寬3-9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上部邊緣有疏鋸齒,基部全緣,上面光亮,多皺,下面密生灰棕色絨毛,側脈11-21對;葉柄短或幾無柄,長6-10毫米,有灰棕色絨毛;托葉鉆形,長1-1.5厘米,先端急尖,有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19厘米,具多花;總花梗和花梗密生銹色絨毛;花梗長2-8毫米;苞片鉆形,長2-5毫米,密生銹色絨毛;花直徑12-20毫米;萼筒淺杯狀,長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長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銹色絨毛;花瓣白色,長圓形或卵形,長5-9毫米,寬4-6毫米,基部具爪,有銹色絨毛;雄蕊20,遠短于花瓣,花絲基部擴展;花柱5,離生,柱頭頭狀,無毛,子房有銹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果實球形或長圓形,直徑2-5厘米,黃色或桔黃色,外有銹色柔毛,不久脫落;種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5厘米,褐色,光亮,種皮紙質。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分栽苗木
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 小枇杷苗長到10-15厘米高時, 小苗擁擠在一起光照不足, 須要進行次分栽苗, 株距20-30厘米, 也可種植于直徑15-20厘米的營養(yǎng)缽內 (方便第二年定植省去了起苗環(huán)節(jié)) 。第二年末, 第三年初進行第二次分栽, 株行距1-2米。分栽時注意將主根過長根短剪, 以促發(fā)側根, 經過兩次剪根分栽, 側根發(fā)達, 利于以后提高栽植成活率。
植物文化
枇杷果實中含有堅核,民間常將其作為健康、子嗣昌盛的象征,常將枇杷樹與石榴樹搭配栽植,寄托“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枇杷的果實黃色如金,被譽為“黃金丸”,象征財富殷實,因此枇杷樹也常與柑橘樹配植,表達“進寶”的愿望;在園林配景中,還將枇杷樹與銀杏(白果)搭配,寓意“金玉良緣”的贊美與祝福之情。在綠化造景中,將現代景觀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對提升地區(qū)的文化內涵有很大的幫助。杜甫詩“楊柳枝枝弱,枇杷對對香”,生動地勾勒出枇杷的形、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