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植紅椎前,一定要全面了解紅椎的生長特性,選擇合適的種植地,設置合理的栽植密度?;诩t椎喜歡濕潤、溫暖的習性,在丘陵盆地區域,一般選擇東南坡、南坡以滿足其光照條件,確定好栽培地后,需要將周圍的灌木叢清理干凈,并采取穴狀整地的方式。一般采用栽植或移植的方式造紅椎林,栽植時選用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和無機械損傷的兩年生營養杯苗,同時對幼苗進行精細化處理,剪除其大部分葉片和過長的根系。栽植時要注意植株帶有一些泥土漿,將有機肥施于穴中后回填表土,幼苗的原始生長狀態,并將坑中石塊清理干凈。種植工作好在雨天進行,若是在干旱天氣種植,則要注意及時澆灌以提高成活率。
培苗
采集完紅椎樹果實后就需要進行育苗工作,一般在采集完種子后第2年的4—6月開始統一育苗。育苗對土壤的要求較高,需要選擇紅椎樹下的新土,以提高紅椎幼苗的生長速度和存活率。同時還需嚴格把握疏密程度,每667 m2按照3萬株的標準采用條播的方式進行播種育苗工作。在育苗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紅椎樹根系的菌根情況,若一年后幼苗枝葉茂盛時沒有菌根生長出來,說明培苗失敗。此外,紅椎不喜陽光直射,在培苗時應其強光照射的透光度低于20%,為紅椎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紅錐主要分布于華南的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的南部地區,相當于北緯18o30′~25o,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以年均溫20~22oC地區常見,是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中的優勢樹種。幼齡較耐蔭,林中幼苗與各級高度的幼樹普遍。在土層深厚、疏松、較肥濕的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紅錐速生,在適生的氣候范圍和中等立地條件,樹高年生長可達1m以上,胸徑1cm,材積年生長可達15平方米/公頃;蔭生長,干基或板狀根基具“根出條”特性,能長成立根系的個體,完全不同于從伐樁上長出的蔭芽條。這種“根出條”無性繁殖方式,使紅錐始終維持多維空間的生態位。這對紅錐人工培育有重要實踐意義。同時,紅錐凋落物量多,改良土壤和涵養水源的作用很大,為華南丘陵地區與松、杉或其他闊葉樹混交造林的上選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