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帶官款的順治御窯瓷器
目前已知帶宮款的順治御窯瓷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只有5件“大清順治年制”款盤。
其主要特征是器型單一,造型規整、盤沿外折、盤緣尖薄,
云龍紋、蓮瓣紋是其惟一紋樣,均存胎上印成,
黃釉、祭藍釉、茄皮紫釉也都是直接施在澀胎上,款識是青花雙國楷書“大清順治年制”六字兩行款.
存傳世器物中,也有署“大清順治年制”款的青花瓷盤,
康熙時期御窯瓷器的特征
康熙御窯瓷器釉面光涓’細膩,
胎土淘練精細、胎體和其他各代的同體節器物相比都屁重實,
胎釉結合較好,器物內壁的釉面和外壁基本一致。
器型奇偉渾厚,新創器型也較多。
1、康熙早期
特指康熙二十年(1861年)以前景德鎮生產的御窯瓷器。
總體風格上和順治御窯瓷器接近:仍是傳統的青白色,
釉汁凝厚、個別有混濁現象:器物類別有碗、盤、碟、罐、筆筒等,
釉色品種有黃釉、白釉、祭紅釉、青花、釉里紅,
青花圖案以粗枝大葉為特征、青花發色深暗散淡。
器物造型粗樸,紋飾布局飽滿、落筆雄偉,以粗筆疏朗為特征。
2、康熙中期
康熙中期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706年),器物的色料和胎釉都表現出精工的特點。
瓷器的釉面為瑩潤的粉白色或柔和的漿白色,青花呈色鮮艷青翠,五彩則趨于淺淡。
器物紋樣以文章山斗、四時讀書樂、圣主得賢臣頌、麒麟送子、指日高升、瑞獸為常,紋樣不再豪放,整體布局也更加合理。
在繪畫方面,吸收中國水墨畫的分水皴染技巧和西洋畫法的透視原理,使得畫面富有實感。
以青花圖案表現山水人物是該期的主要特征之一。
3、康熙晚期
康熙晚期習慣上指康熙四十五年以后,
器物釉面以更細膩的青白色為主,習慣上稱之為硬亮青釉,
以區別于明代的亮青釉,青花以灰暗淺淡、暈散不清為
雍正時期御窯瓷器的特征
①雍正時期瓷器的造型特點是:胎薄體輕,雋秀典雅,小巧玲瓏。
典型器物很多,以瓶、碗、杯、碟和小件器為主。
器型比例協調,有所謂的“曲線美”。
希望對藏友有所幫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興趣。少走彎路,關于民間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們都會有疑問和顧慮,但是還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觀事實,實事求是,以誠相待!你的一份認可才是重要的。
講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求真務實》
國內一線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全國國有文物商店交易會)藏品征集
征集項目: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當代書畫、油畫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藝術、銅爐佛像、瓷板畫、印章、玉器等;(錢幣、郵票勿加,暫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鑒者傻,以藏學師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緣友者雅,以藏養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