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閩楠人工林的途徑:一是營造混交林:一般采用株間、行間或行帶混交,伴生樹種選用杉木等早期生長快,庇蔭作用好的速生樹種,造林初期大都是伴生樹種生長旺盛,林冠處于上層,閩楠生長慢,林冠雖處于下層,但生長發育正常,此后逐漸伐除生樹種,即可以短養長,同時達到培育閩楠的目的。尤溪經營林場1976年造的楠杉混交林,從造林后第7年開始,逐步間伐杉木直至全部伐除,增加收入又可發展珍貴樹種閩楠,這種方法有以杉養楠、以杉促楠、以杉保楠的作用。3種不同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以2楠1杉株間混交,閩楠生長好。同時楠杉混交林有較強的抗蟲害能力,石路試驗區發生鱗毛葉甲蟲危害,啃食嫩梢,使頂梢枯黃,嚴重危害閩楠生長。在同一坡面上調查,閩楠純林被害株數達95%,而楠杉混交林中的閩楠被害株數僅5%。
閩楠是國家Ⅱ級保護的瀕危植物,為中國珍貴的用材樹種,素以材質優良而于國內外。由于天然閩楠生長緩慢、且遭受嚴重破壞,因而進行人工育苗造林,對保護好閩楠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對江西省分布的5個閩楠種源在廣昌進行了育苗試驗。結果表明,龍南、上猶、吉安3個南部種源苗高生長量比北部廬山種源和西南部宜豐種源大50%。為使閩楠各種源苗木安全越冬,認為7月份以后不宜施肥。
閩楠分布于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分布區氣候溫暖濕潤,春季多雨,年均溫17-21℃,1月均溫5-11℃,年降雨量為1000-1200毫米。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紅壤或黃壤。常與青岡(Cyclobanopsisglauca)、絲栗栲(Castanopsisfargesii)、米櫧(C.carlesis)、紅楠(Machilusthunbergii)、木荷(Schimasuperba)等混生。為耐蔭性樹種,在不過分蔭蔽的林下幼苗幼樹常見,林下更新能力強。深根性樹種,根部有較強的萌生力。壽命長,病蟲害少,能生長成大徑材。
幼年期樹冠為濃密的尖塔形,壯年期樹冠變為鐘狀,冠層厚。幼樹頂芽一年形成三次,抽三次新梢。一般春梢生長慢,夏梢和秋梢生長快。特別是夏梢頂梢10天可增高30-40厘米,平均日生長達1.5-2.0厘米,為全年生長的高峰。秋梢也有一次高生長高峰,但不如前者快。胸徑生長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長量占全年總量的70-90%。
對福建省明溪縣翰仙鎮大岬洲閩楠群落中12個主要種群的生態位特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閩楠、黑殼楠、沉水樟、楓香、紅楠是廣生態位樹種,尖葉水絲梨、薯豆、擬赤楊是狹生態位樹種。閩楠與生態位較寬的樹種相似程度大,并易與這些闊葉樹種形成混交林。群落內各種間的競爭不十分劇烈,群落尚處于不穩定狀態。福建永春閩楠天然林群落進行系統調查,并對該群落植物區系成分、垂直結構特征和物種多樣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該群落共有維管束植物231種,隸屬于87科172屬。各層次區系均以泛熱帶和熱帶亞洲成分較高。群落垂直結構復雜,物種多樣性指數以灌木層高。
閩楠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種,喜濕耐蔭。壽命長、病蟲害少。要求溫暖、濕度大,風小、雨水豐沛的氣候條件和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能耐間隙性的短期水浸。在其自然分布區,大都生長在由坡積或母質發育的,肥力較高的山地紅壤,黃紅壤和山地黃壤。小地形對閩楠生長影響大,如狹谷、山洼、凹坡的中、下部和河流兩岸的臺地,土壤一般都較肥沃,水濕條件好,空氣濕度大,風小,日照較短,閩楠普遍生長良好,而上坡、山脊、山頂薄山地生長不良,難以成材。
閩楠苗木根、莖及葉中的N、P、K和Ca的含量存在著顯著差異,其中葉片中各種元素的含量多。如果土壤中N、P含量太低將導致閩楠苗木的吸收量不足而使苗木生長較差,當土壤中的養分含量達到一定量時,特別是全N、P的含量分別達到0.1%和20.3×10-6時,就能滿足閩楠苗木生長的需要,且苗木的吸收量不隨土壤中養分含量的變化而變化。在閩楠苗木的年生長期中,苗木的N、P、K和Mg的含量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一般是6月份高,以后逐漸下降,秋季再出現一次高峰。
櫸樹袋苗櫸樹苗高度70厘米櫸樹容器苗
3元
產品名:櫸樹袋苗,櫸樹苗,櫸樹容器苗,櫸樹杯苗
檫樹袋苗檫木袋苗高度60厘米檫樹
3元
產品名:檫樹袋苗,檫木袋苗,檫樹杯苗,檫木容器苗
赤皮青岡袋苗赤皮青岡苗高度40厘米赤皮青岡
3元
產品名:赤皮青岡袋苗,赤皮青岡苗,赤皮青岡容器苗,赤皮青岡杯苗
青岡櫟青岡櫟
面議
產品名:青岡櫟苗,青岡櫟
青岡櫟苗基地直供
面議
產品名:青岡櫟苗,青岡櫟
青岡櫟小苗從事青岡櫟苗
面議
產品名:青岡櫟苗,青岡櫟
青岡櫟樹苗青岡櫟
面議
產品名:青岡櫟苗,青岡櫟
青岡櫟小苗定制青岡櫟苗
面議
產品名:青岡櫟苗,青岡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