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供應楓香杯苗,無錫楓香杯苗,楓香杯苗服務周到,楓香杯苗規格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庭蔭樹 |
冠幅 |
100cm |
樹齡 |
1年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類別 |
觀葉類 |
生長環境 |
露地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是否古樹 |
否 |
是否移植苗 |
否 |
樹型 |
圓錐形 |
樹形 |
圓球形 |
“州樹”楓香樹是典型的荒山樹種。楓香古大樹為黔南州古大樹數量之,樹形婆娑優美,樹冠寬闊,耐干旱瘠薄,適應性強,民族文化特征鮮明,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與布依族、苗族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是黔南州各族人民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體現。
楓香黃精套種栽后管理 ?
楓香黃精套種郁閉度調控 ? 黃精為喜陰植物,光照強度是影響其生長狀況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楓香與黃精復合模式內可通過楓香林郁閉度調控來調節林內光照強度,以滿足黃精正常生長所需的光照。楓香郁閉度調控可采用合理間伐、科學修枝等技術措施來實現,需根據林分生長狀況、林齡、立地條件等來綜合確定具體的間伐、修枝強度。
楓香黃精套種中耕除草 ?? 在黃精幼苗期,雜草生長相對較快,影響到黃精幼苗生長,因此每年4 月份、8 月份各進行1 次除草。在除草松*時,注意宜淺不宜深,避免傷及黃精的根系,不得使用化學除草劑。同時要經常培*于根部,避免根莖外露。
楓香黃精套種水肥管理 ?? 黃精喜濕怕干,楓香林下濕度大、*壤保水性好,正常的雨水、夜露、霧氣就可滿足黃精對水分的需求;但在梅雨季節要做好排水,防止局部地塊積水,否則易造成黃精根狀莖腐爛。黃精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農村大多實施了沼氣工程,可施沼氣液肥。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測*配方施肥,施肥時要求氮、磷、鉀配比適當,做到適時、合理、。 ?
楓香黃精套種摘除花芽 ?? 摘除花芽是提高黃精產量的重要技術措施。黃精開花結果使得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較長的生殖生長階段將耗費大量營養,因此應在花蕾分化前及時摘除花芽,促使養分向地下根莖積累,促進根莖生長。一般在4 月份摘除黃精的花芽,若需種子,應保留一些強壯植株的花芽以收獲種子。
楓香黃精套種采收與加工 ?? 黃精采收與育苗材料直接相關,通常種子育苗的黃精以6~7 年生采挖為宜,根莖育苗的黃精以3年生采挖為宜[5]。楓香林下栽植的黃精佳采收期應該在當年12 月份至翌年2 月份。起挖時,按照栽植方向逐行帶*挖出,應挖大留小,將小的黃精繼續栽植;經短時風干,抖除泥*,注意不要碰傷塊根。加工前,剪去須根,用清水清洗,用蒸籠蒸20m in 左右至透心后,取出曬干或烘干即可。可根據塊根大小、色澤來分級,以塊大、肥潤、色黃、斷面半透明者為佳。
楓香樹的移栽
造林地選擇。楓香樹屬于陽性樹種,喜光,適宜在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中生長,對造林地的選擇要求并不十分強烈,融水縣地處廣西北部,位于云貴高原與湘桂低山丘陵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氣候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暖濕潤,非常適宜楓香樹生長,全縣海拔600m以下的山地均可大面積種植。
苗木移栽。栽植之前要對苗木進行剪枝,同時為避免土壤對苗木的侵染以及在栽植后能順利緩苗,可以在苗木根部沾保水劑以及殺菌劑。不能及時種植的苗木要進行藥液浸泡。楓香樹的培育目標宜以大徑材為主,為此造林株行距以2m×3m為宜,并沿等式高線成“品”字型配置定植坑。根據苗木根系的大小挖定植
坑,定植坑的寬度要根據苗木的大小苗木根系的舒展,一般比根冠直徑大20~30cm,坑的深度一般比苗木垂直根深30~50cm。一般根系生長同樹干生長一樣較為緩慢,因此更要確保根系的舒展,在挖定植坑時一定要深于疆石層,防止干梢現象的產生。種植的深度可根據樹種對水分的需求以及種植土壤的水分含量進行調整,定植坑回填時要將熟土填入下方,生土在上方,移栽前要再次對苗木進行選擇,并浸泡生根粉以促其根系生長,提高存活率。
楓香樹的幼林管理
在造林密度較低的情況下,為促進盡快郁閉成林,須加強早期撫育管理。造林當年要對缺株進行補植。造林頭3年內每年穴墾除草2~3次,第4年進行按穴除草1~2次。郁閉成林之后注意及時砍除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病蟲木、斷梢木和劣勢木等。
福建省楓香的蟲害主要為食葉害蟲,主要有麻皮蝽、毒蛾、紅伊夜蛾、浙閩粘葉蜂、八點廣翅蠟蟬、楓香綿粉蚧、碧蛾蠟蟬等;還有蛀干害蟲白蟻,地下害蟲地老虎、螻蛄、蠐螬等。防治方法:(1 )采用人工摘除蟲繭,集中燒除;(2 )采用廣譜性殺菌劑防治;(3 )保護天敵;( 4 )燈光誘蛾。在危害較重林地集中設置誘蟲燈,誘殺成蟲,效果較好。
楓香的文化意象
楓香樹從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生產,開始與人類產生了聯系,人們對楓香樹的認知逐漸加深。千來,特別是文人墨客對楓香樹的詩歌傳頌和借物抒情,逐步形成了一種楓香文化,終升華為一種楓香樹特有的文學意象。
楓葉流丹,不爭春色,勝于春色,意象歡悅。秋季,霜葉丹楓,為悲涼的秋季抹上一道亮麗的暖色,美不勝收,古今文人墨客紛紛對其滿心的欣賞和贊美。唐代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那經霜的楓葉竟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火紅,寫出秋天楓葉的生命力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旺盛,了晚秋的景色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表達了作者無比喜愛之情。唐代杜甫的“含風翠壁孤云細,背日丹楓萬木凋”,萬木凋零正是丹楓欲燃之時,詩人道出了經霜紅葉更顯艷麗的英姿。元代王實甫的“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楓葉醉”,其中“醉”字十分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楓葉的迷人色彩。毛澤東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更是把秋季楓葉流丹美景詠頌推到一個新高度
楓香樹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高大喬木。葉寬卵形,掌狀3裂,基部心形具鋸齒;托葉線形,早落。短穗狀雄花序多個組成總狀,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頭狀雌花序具花多數,萼齒針形,花柱卷曲。頭狀果序球形,木質,蒴果下部藏于果序軸內。種子多數,褐色,多角形或具窄翅。花期3-4月,果期10月。產我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見于東南亞北部及朝鮮南部。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萌生力。可供藥用及材用。
楓香樹干高干直,樹冠寬闊,氣勢雄偉,深秋葉色紅艷,美麗壯觀,是南方的秋色葉樹種。
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大可達1米,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體卵形,長約1厘米,略被微毛,鱗狀苞片敷有樹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澤。葉薄革質,闊卵形,掌狀3裂,中央裂片較長,先端尾狀漸尖;兩側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綠色,干后灰綠色,不發亮;下面有短柔毛,或變禿凈僅在脈腋間有毛;掌狀脈3-5條,在上下兩面均顯著,網脈明顯可見;邊緣有鋸齒,齒尖有腺狀突;葉柄長達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葉線形,游離,或略與葉柄連生,長1-1.4厘米,紅褐色,被毛,早落。雄性短穗狀花序常多個排成總狀,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花藥比花絲略短。雌性頭狀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長3-6厘米,偶有皮孔,無腺體;萼齒4-7個,針形,長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頭狀花序軸內,上半部游離,有柔毛,花柱長6-10毫米,先端常卷曲。頭狀果序圓球形,木質,直徑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有宿存花柱及針刺狀萼齒。種子多數,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