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北海北海道黃楊,商丘柘城縣北海道黃楊,洛陽偃師北海道黃楊,河南鄭州北海道黃楊 |
面向地區 |
全國 |
行道樹、混交林、大面積造林。造林苗木:2年生苗,苗高1.5m左右。株行距:2m×2m。造林時間:一年四季均可,以春季為佳。造林管護:當年造林苗木要及時澆灌、修剪、病蟲害防治。5年可以長到3m以上。多用于長江以北、黃淮流域,作為行道樹、混交林和大面積造林。
單行或多行,造林密度:行距20~30cm,栽植時多行要三角定苗,苗高根據需要而定。綠籬一般定為:50~80cm。花墻比綠籬高,一般定為100~200cm。多用于街道、小區、公園、工廠、學校、醫院綠化。
栽后中耕除草是苗期管理的一項經常性任務。一般宜在降雨或澆溉后進行。通過中耕除草,可以疏松表層土壤,促使苗木根系發育。中耕時一般苗木附近應稍淺些,株行間可適當加深,通常3-5cm。北方地區一般春季干旱,秋季雜草已停止生長,所以春秋應以中耕為主,夏季則應以除草為主。除草要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
由于北海道黃楊具有很強的優勢,成枝力相對較弱,可通過適當的整形修剪,培養出理想的主干和豐滿的側枝,使樹體圓滿、勻稱、緊湊,供人們欣賞。在修剪上,適宜夏剪。小苗一般均具有明顯的主干,側枝多生長在樹體中下部,在整形修剪時一般不截干,只對幼樹基部側枝進行短截。為培養觀賞樹型,以尖塔形、圓錐形較多。一般情況下,對成樹只剪除自干莖萌生的徒長枝及競爭枝,以避免形成雙頭雙干。如果出現多頭,應及早培養主枝或替代主枝,保持高生長優勢,并使側枝均勻分布。樹體整形修剪的枝條,可用作扦插繁育材料。
北海道黃楊雖然抗寒力強,但在幼苗期進行適當的冬季防護還是必要的。做好冬季防護,有利于保護木質化程度不高的“秋梢”,為來年開春迅速生長打下良好基礎。入冬后土地封凍之前,在給苗木澆足上凍水后,應采用支架薄膜覆蓋法防護。即在苗木行的兩頭和中間每隔5-6m打一木樁,木樁苗高20cm左右即可,在木樁上牽拉一根鐵絲,用塑料薄膜給每行幼苗搭起一座小“帳蓬”,塑料薄膜兩側和兩端均用土埋實,密不透風,直至第二年春季氣溫回升穩定時揭開。
北海道黃楊四季常綠,冠形優美,秋季結出紅色果實,可以營造一種“綠葉紅果”的優美景觀,能夠地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為了提高北海道黃楊的觀賞價值,同時增強其對北方環境的適應性,近來年有園藝人員將其嫁接到北方鄉土樹種絲棉木上,該嫁接樹種在觀景方面別具一格,適應能力更強,十分適合在北方推廣。今后,北海道黃楊的繁育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其將走出城市園林、街道,逐漸融入到田間、地頭、河邊,為我國的綠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