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廣東一年生楓香樹,楓香樹出售,重慶楓香樹,80CM高楓香樹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楓香樹是金縷梅科、楓香樹屬植物。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大可達1米,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體卵形,長約1厘米,略被微毛。葉薄革質,闊卵形,掌狀3裂,中央裂片較長,先端尾狀漸尖。雄性短穗狀花序常多個排成總狀,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花藥比花絲略短。頭狀果序圓球形,木質,直徑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有宿存花柱及針刺狀萼齒。種子多數,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
分布于中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東,東至臺灣,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廣東;亦見于越南北部、老撾及朝鮮南部。性喜陽光,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在海南島常組成次生林的優勢種。
樹脂供藥用,能止痛,止血生肌;根、葉及果實亦入藥,有除濕,通絡功效。木材稍堅硬,可制家具及貴重商品的裝箱。楓香樹在環保方面也有很大的意義,它可以改善生長地的土地質量,水土不會過度流失,凈化當地的空氣質量,保障生態環境的穩定。而且楓香樹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在城市規劃中也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大可達1米,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 ;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體卵形,長約1厘米,略被微毛,鱗狀苞片敷有樹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澤。葉薄革質,闊卵形,掌狀3裂,中央裂片較長,先端尾狀漸尖;兩側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綠色,干后灰綠色,不發亮;下面有短柔毛,或變禿凈僅在脈腋間有毛;掌狀脈3-5條,在上下兩面均顯著,網脈明顯可見;邊緣有鋸齒,齒尖有腺狀突;葉柄長達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葉線形,游離,或略與葉柄連生,長1-1.4厘米,紅褐色,被毛,早落。
雄性短穗狀花序常多個排成總狀,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花藥比花絲略短。雌性頭狀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長3-6厘米,偶有皮孔,無腺體;萼齒4-7個,針形,長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頭狀花序軸內,上半部游離,有柔毛,花柱長6-10毫米,先端常卷曲。
頭狀果序圓球形,木質,直徑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有宿存花柱及針刺狀萼齒。種子多數,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
造林繁育
選地整地
選擇溫暖濕潤、土壤深厚的山谷、山坡下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區以陰坡半陽坡為好。整地冬季前完成。緩坡地以全墾加穴狀整地為好,山地陡坡采取魚鱗坑或穴狀整地,穴規格50cm×50cm×40cm。
植株定植
3月中上旬氣候較穩定時造林。一般株行距為(1.5~3.0)m×(1.5~3.0)m,栽1110~4440株/hm 2。培養用材林可稀植,以培養餌料林、原料林、材苗兼用林為主的可密植。丘陵和低山區可營造混交林,與馬尾松、杉木等樹種混交,混交方式為帶狀或塊狀,混交比例楓香占30~40%。杉木或馬尾松采伐跡地更新,應營造以楓香為主的混交林,其比例達70%左右。
撫育管理
新造林要連續除草松土2~3年,在5~6月和9~10月撫育2次,第1年以除草為主,第2、第3年以擴穴為主,穴徑60cm,深度15cm。幼林在9月至翌年5月結合撫育進行施肥,用有機肥或復合肥進行條狀溝施,成林施肥好在冬季進行。造林后第2年開始修除樹木基部1/3以下枝條及雙叉枝和競爭枝,直至郁蔽成林。修剪在樹木休眠期進行,修枝切口要平滑,不傷樹皮,不留樁。林分郁閉度達0.9以上時,被壓木占總株樹的20~30%時進行間伐。起始年限在10年左右。主要采用下層撫育法,第1次強度為林分總株樹25~35%,間伐后郁閉度不小于0.7,間伐間隔期不小于8年,以后問伐強度為20~30%。30~40年后采取主伐。
主營行業:綠化苗木 |
公司主營:無患子,烏桕,楓香,木荷--> |
主營地區:九江市柴桑區楊柳村四組 |
企業類型:私營獨資企業 |
公司成立時間:2019-09-02 |
經營模式:政府或其他機構 |
公司郵編:33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