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貴州檫木種子,檫木種子多少錢,天津檫木種子,檫木種子現貨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檫木(拉丁學名:Sassafras tzumu(Hemsl.) Hemsl),又名檫樹(浙江、江西),南樹、山檫(浙江),青檫(安徽),桐梓樹、梨火哄(福建),梓木、黃楸樹(湖北),刷木(廣東封川),花楸樹(云南鎮雄、四川),鵝腳板(云南威信),半風樟(廣西)。落葉喬木,高可達35米,胸徑達2.5米。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不耐陰。產于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及云南等省區。根或莖、葉可入藥,也用于造船、水車及家具。種子含油主要用于制造油漆;樹皮及葉入藥,有逐濕,散瘀之效。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可達35米,胸徑達2.5米;樹皮幼時黃綠色,平滑,老時變灰褐色,呈不規則縱裂。
頂芽大,橢圓形,長達1.4厘米,直徑0.9厘米,芽鱗近圓形,外面密被黃色絹毛。
枝條粗壯,近圓柱形,多少具梭角,無毛,初時帶紅色,干后變黑色。葉互生,聚集于枝頂,卵形或倒卵形,長9-18厘米,寬6-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淺裂,裂片先端略鈍,堅紙質,上面綠色,晦暗或略光亮,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或下面尤其是沿脈網疏被短硬毛,羽狀脈或離基三出脈,中脈、側脈及支脈兩面稍明顯,下方一對側脈對生,十分發達,向葉緣一方生出多數支脈,支脈向葉緣弧狀網結;葉柄纖細,長(1)2-7厘米,鮮時常帶紅色,腹平背凸,無毛或略被短硬毛。
撫育管理
撫育工作應做好補植、除萌、開溝排水、扶正培土、除草松土等項工作。
檫樹郁閉成林后,林木生長轉入高粗生長盛期、需要充足的陽光和水、肥。據1970--1972年,湖南湘潭地區林科所,對5年生的檫樹進行成林全墾撫育試驗,郁閉后未墾復的第1年,樹高年生長為70.5厘米,第2年就降到27厘米,第3年墾復后,上升為117.5厘米。撫育時期好安排在4-7月與9--10月兩個生長高峰之前進行。撫育方式,可采用開溝渠撫壓青施肥或種植冬季綠肥等措施,為檫樹后期速生創造條件。
在密度較大的5--6年生的林分,郁閉度達0.7以上,自然整枝明顯,本著留優去劣、留稀去密、分布均勻的原則,可分一至二次間伐,后每畝保留40--50株。10年以上的人工林,應根據經營目的,林分生長狀況,及立地條件等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密度,但切忌打枝。
病蟲害防治
檫樹的主要病蟲害有檫白輪蚧:檫白輪蚧多發生在純林樹冠中上部1-2年生的嫩梢、枝條和葉片上。在猖獗盛期,蟲口密度大,有蟲部分象打過霜和刷過石灰水一樣。受害枝干樹皮凸凹不平,葉片失綠,卷曲萎縮,輕者影響林木生長,重者導致林木死亡。本蟲易發生在溫暖潮濕、空氣不大流通、日照不易直射的純林內,主要借風、昆蟲及其他動物傳播。
防治方法:
(1)營造混交林。
(2)用50%馬拉松、40%樂果1,000倍液,或50%殺螟松、25Yo亞胺硫磷800倍液在5月底至6月上旬防治代初孵若蟲。
檫木種子怎么采收儲藏?
檫木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萌芽更新。采種母樹樹齡10-20年,種子產量高,質量好。檫樹自然類型較多,種子成熟期不一。大暑籽在7月上旬成熟,立秋籽在8月上旬成熟。檫果果皮藍黑色并帶有白色蠟質時,即表示種子成熟。一般成熟后7-10d,種子就完全脫落,因此,采種要及時,可分批采收。
果實采回后,應立即冷水浸漬,搓去果皮,用水沖凈,再將種子表面油脂,用草木灰溶液浸漬,清水洗凈陰干,然后在通風陰涼的室內儲藏。
檫木(學名:Sassafras tzumu),為樟科檫木屬植物,原產于中國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包括安徽、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湖北、湖南、江蘇、四川、云南與浙江等地。本種生長速度快,木質堅韌,為落葉喬木,高可達35米;樹干端直;橢圓形或卵形葉子互生,全緣或一邊分裂,或上部三裂、下部有白粉,羽狀脈,基部一對側脈發達;早春開花,其后再長葉子,花兩性,總狀花序生于葉腋;藍黑色橢圓形核果秋季成熟,有白粉,果柄上部肥大成紅色棒狀。
主營行業:綠化苗木 |
公司主營:無患子,烏桕,楓香,木荷--> |
主營地區:九江市柴桑區楊柳村四組 |
企業類型:私營獨資企業 |
公司成立時間:2019-09-02 |
經營模式:政府或其他機構 |
公司郵編:332100 |